“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中国谚语跟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类似,都认为儿童的早期心理特点和性格是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幼年时期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今后成长的重要性,孩子刚出生就报名参加早教班,竭尽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并早早学习各种特长……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种早教课吗?孩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我们家长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6岁前孩子该具备的能力 学会表达、思考、实践、协作和创造 专家告诉我们,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5种基本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他们不仅要玩耍和实践操作,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他们必须学会倾听,观察周围的事物;其次要有思考的能力,需要把心理的想法形成语言来与人沟通和交流;第三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5岁的身体就决定了15岁的身体;第四要有一定的创造力,要让孩子在创造中找到存在感;第五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比如知道这个桌子是什么做的等等。 与瑞士专家的观点类似,巴黎学前教育督学、顾问Eve Leleu-Galland女士认为,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觉、创作和创意能力。 事实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并不在于学了多少实际的知识,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诗,会弹几首钢琴曲,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做的两件事 学前教育是老师、家长和孩子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家长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务必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要为孩子选择一家合适的幼儿园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事先考察来决定上哪家幼儿园。专家认为较好的幼儿园应该有以下标准:首先是老师的素质,包括学历和专业素养,是否爱护孩子,与孩子能够很好地沟通,一个幼儿园最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其次是老师和学生的配置比例,一般来说比例越高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第三可以看学校的布置,学习环境越富有创造力越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第二件事: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学了什么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一定要及时跟学校的老师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需要多长的时间去掌握这些东西。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不过,专家认为6岁前的孩子并不适合上特长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会更好,当然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多学一门语言,也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双语学校。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些亲子教育的相关书籍,家长们可以自行查阅。 为家长推荐书单: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2.《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这两本书均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代表书籍,作者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3.《请让我慢慢长大》 作者:吴蓓 本书是了解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书籍之一,包括作者在国外华德福小学和幼儿园观摩的感受,以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经历。 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海姆·G·吉诺特 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生活中,家长、老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 6.《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武志红 本书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有利于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