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 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是指在天然的石壁上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造像,或置于露天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与石窟并存。摩:本义为“摩擦,磨蹭”,崖:天然的石壁。摩崖造像意为在山崖上刮摩或在石头上刻划出的造像。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造像在中国分布很广。
(碑文)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又名佛岩寺,千佛洞),位于永川区陈食镇正街,始刻于宋代,明代有增刻,共有三个龛窟,平顶。三窟后侧相通,石窟进深6米、各窟宽3.7米。
(摩崖造像内部图)
(摩崖造像内部图) 这些姿态各异的造像以佛主、菩萨、弟子以及经变人物图为主。穿越历史,或残缺完好,但佛像的始终恬淡智慧,初衷不变。
(摩崖造像内部图) 造像面容慈祥,身材清秀,袈裟轻薄,线条流畅,活灵活现。
(摩崖造像内部图) 窟楣刻飞天、手捧供果,边框刻有站姿护法神。窟顶有12人物坐姿像,头戴花冠。具有强烈的佛像表现力和宋代风格。 洞2与洞3之间外壁面刻有明代增刻铭文一方,因风化严重,字迹漫患不清,仅能模糊辩出“□□□尚□□□当地□募添庭□□长广清徒宗文于崇祯十四年□三洞功德门首□□八□□......”字样。
(摩崖造像内部图) 三窟主佛造像为“过去、今生、来世”三世佛,洞窟其余壁面均基本圆雕菩萨、弟子以及佛教经变故事图,明代增刻内容基本相同。
(摩崖造像内部图) 因风化严重以及人为破坏,壁面人像头部基本残缺。损毁时间在解放前及文革“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历经千年风雨,经历无数繁华,看到现在的状况,还真会让人良多感慨过眼云烟。
(摩崖造像内部图) 永川陈食石窟造像于1989年第一次对残损造像头部实施修复,2001年在洞外修复三重檐仿古建筑,其进深2间用2柱,面阔5间用6柱,占地面积约800余平方米,三重檐通高16米。2011年对佛岩寺崖岩题刻风檐楼第二层、第三层进行加固维修。
(市级文保单位标志) 为了使佛崖寺摩崖造像得到更有效保护,1988年9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佛崖寺摩崖造像为研究永川地区的宗教文化及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约上三五好友,寻访山洞崖壁之造像,转角遇到佛,不觉是极有趣的事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