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洞子崖墓位于板桥镇高洞子村高洞子社。从村道下车,上桥过河,沿平整的石板路蜿蜒前行约10分钟。从一田间小路下行30米,高洞子崖墓坐北朝南,就位于这一背山靠水之处。
仿木构仿宫殿浓缩古建筑精华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见也。”凿穴筑室,藏棺其中,阴阳相隔……墓葬,因其神秘,往往给人以晦暗、阴森、恐怖之感。 置身高洞子崖墓,瞬间颠覆了我们对古墓葬的认识。1922年,霍华德▪卡特开启谷图坦卡蒙法老王陵,当人们急切地问他到了什么,他唯有一句话,“是的,简直妙不可言!”今天,我们也有同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墓葬,明明是一座精美的地下宫殿。
这座弧形8边仿宫殿式建造的墓葬,每面崖壁上都采用了浮雕技法开凿龛位。每根立柱和壁面,分别雕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地四方神,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羽人、仙鹤、天鹿、麒鳞、天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荷花、瑞草。它们最终阶梯式层层上收,归于8个棱形图案的穹隆顶,展示出了无尽的空间想象。 (玄武) (青龙) (白虎) (朱雀) 除此之外,这座地下宫殿更像是一张古代建筑样图。墓室四壁装饰的仿木构件,有枋、梁、斗拱、歇山式筒瓦屋面、半开门、棱格花窗等,重重叠叠,充分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特征,使观者如同置身于真实的的木构建筑之中。 仿木结构,当然没有真实的建筑空间,但高洞子墓葬却具有独特的三维效果。细细察看,这些仿木构件所表现的,均为建筑的外观。根据《营造法式》:“殿阁等外檐自八辅作至四辅作,内外并重拱计心,外挑出下昂,里跳出卷头。”为了协调内与外、虚与实的矛盾,当年的工匠们改变了建筑的平面形态,使令拱突出墙面,形成前后的立体效果;再利用墓室穹窿顶内收的特点,使上层令拱向前突进,增加出跳幅度;同时,将原来处于平面的开间安排在一个闭合的墓室之内,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三维空间。 在仿木构件中,门、窗作为连接建筑内外空间的通道,暗示或意味着一个神秘内部空间的存在。如,凿刻在壁龛上的门,大多虚掩半启,使得内外空间更加通透;墓壁上的假窗,上有精笔凿刻的卷帘;仿木供桌,一方丝巾飘然垂下;仿木立柱与斗拱之间雕刻花卉纹样,正是对应了古代望族装点厅堂居室的奢饰品,其纹饰大多与同时期的丝织品图案相当。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高堂华屋、跨鹤升仙,始终是古人对黄泉世界的向往。在这些缩微的仿木构件和仿宫殿式的图案中,无论人们生前曾拥有的财富,还是埋藏于心底的欲望,都如此生动而直观地展现了出来。
雕刻多雕工美传递的信息量极大
墓葬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在中国墓葬史上,从竖穴土坑墓到崖墓、椁墓,再向横穴室墓的发展过程,暗示着一个黄泉微观世界观念的演变。不同的墓葬形制,反映着不同时期、地域的葬制、葬俗、工艺水平和社会生活状况。 在高洞子崖墓的主墓室靠墓门两侧,一左一右雕刻着两个“羽人”,长约三四十厘米。向后梳起的发髻,很有几分唐朝仕女的韵味。和细长的身体相比,脸显得有些微胖。肩膀上长着一对大大的翅膀,后面还雕刻这云朵。双手握在胸前呈“心”形,细长的身体拖着长长的尾巴,宛如让人怜惜的“美人鱼”,极具视觉冲击力。尚未完整幻化成人身的尾部前端,细细的羽毛处,还有两只细细的鸟脚。人头鸟身的羽人,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称羽民。后世将羽人称为仙人、天人、神人、飞天和飞仙等,是羽化成仙、长生不老的象征。道教特别强调,成仙必须感通仙官下降接引。调研组推断,墓主人雕刻羽人,寓意通过她们,引领墓主人羽化升天。
与羽人一道出现的,还有四方神兽,反映了前人当年所接受的宇宙观、成仙风尚与来世观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在中国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法力无边,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其中,青龙操控九天神雷之力,属木,镇守东宫星宿;白虎操控龙卷暴风之力,属金,镇守西宫星宿;朱雀操控焚火烈焰之力,属火,镇守南宫星宿;玄武为龟蛇合体,操控寒冰风雪之力,属水,镇守北宫星宿。这四方神兽,以青龙雕凿得最为精美,戏珠之态,栩栩如生;白虎略有夸张,虽脚踩烈焰,口喷云雾,但头如人面,颈如长蛇,威武之中不乏萌态。
在门框内侧,有2处荫泽福祉后人的吉语,其上方均阳刻有镇邪兽。它们怒发冲冠、须眉直立,怒目圆睁,神情夸张、凶神恶煞。在立柱与斗拱之间,8个壁龛均按上下两层,上刻牡丹、荷花等吉祥花卉,下凿仙鹤、天鹿、麒鳞、天龙等祥瑞神兽。如此种种,所展示出的时代信息,内容之丰富,寓意之深刻,建造之华丽,极具艺术价值。
有题记有对联市内唯一全国罕见
主墓正龛左右立柱上,分别阴刻有“南阳氏天凤郎寿堂”、“大宋开禧春造记匠(宜)”等字样。 崖墓,又称岩墓、蛮子洞、仙人涧,是古代墓葬的一种构造形式。《后汉书·冯衍传》载:“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崖墓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西汉后期开始迅速发展,至东汉风行一时,经过蜀汉两晋南北朝,延续至唐宋时期。 川渝地区的崖墓很多,永川各镇街也均有不同发现。在全国各地,出土的宋代墓葬不少,但多为砖砌墓葬,镌刻准确宋代纪年、地名等题记的崖墓,却少之又少,极为罕见。区文管所退休干部、副研究员王昌文说,在考古界,永川板桥高洞子崖墓作为纪年墓葬,迄今为止,重庆市仅发现这一处,在中国南方也称得上晚期崖墓代表之一。这对于宋代墓葬的年代学研究具有标尺意义和标准型作用,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不仅如此,高洞子崖墓的1号墓葬,其门楣处还阴刻有一副对联,“山山水水重重复,子子孙孙世世贤。”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在八个汉字中有六处使用了叠词,由景及人,由物说理,既有对人世轮回的思悟,也蕴含着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盼。 遍看崖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墓葬是对生命的纪念,是人生定格的终止符,是寄托着后辈思念的地下府库。正是因为这些保留下来的墓葬,使得这片土地充满着沉思和无限的记忆。我们应当对这些古代墓葬心存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