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高崖要倒马,后面宝峰好放牛。”宝峰镇位于永川西南,地处永川、荣昌、泸县3区县边陲,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镇政府所在地宝峰场建于清初,因场侧有古庙名宝峰寺,场以庙名。 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属四川泸县里仁乡管辖,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始名宝峰乡,解放后仍名宝峰乡。1958年建宝峰公社,属四川泸县玄滩区管辖,同年永川成立登东公社,属来苏区管辖。1974年,为解决泸县三溪口水库淹没土地问题,由泸县划归永川,加上从登东公社划入的庆阳、柏林两个大队,仍名宝峰公社。1983年复名宝峰乡。1992年,永川拆区并乡建镇,将登东、宝峰两乡合并为宝峰镇。 宝峰镇北靠阴山山脉,原煤储量大,蚕桑业、养殖业发达,水果业历史悠久,是永川与泸县接壤的边贸重镇。因几年前一具恐龙化石的发掘,让宝峰声名远播。 △宝峰龙发掘现场 1999年春,刘云书在屋背后的小山包挖排水沟时,突然从带着泥浆的黏土里挖出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他曾在荣昌一家煤矿当过近30年矿工,凭借他的经验,觉得这些石头应该不是一般的石头。”刘云书的老婆吴先琼称,后来有亲戚得知此事后,怀疑这些“石头”可能是恐龙化石,于是他们迅速上报给文物部门。1999年4月,文物工作者来到刘云书屋后,开始对化石进行试发掘,当时专家就推断这是一具蜥脚类恐龙化石。
△宝峰龙发掘现场 文物部门于1999年4月对化石进行试发掘,开挖土石方50余方,试掘面积约15平方米,出土恐龙肢骨100余件。由于岩层太厚、开挖量太大等原因,试掘后暂停了发掘工作。此后,文物部门又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发掘。特别是最后一次即2012年那次发掘,文物部门雇了6名村民从7月11日至10月16日连续奋战三个月,才把这具基本完整的恐龙化石发掘出来。
根据古生物埋藏环境、埋藏地层特征及化石基本特征,初步判断埋藏地质环境为上沙溪庙地层,地质年代约为1亿6千万年前,根据露头化石形态及部分修复化石(1999年)测量和比照结果,初步判断该古生物为侏罗世陆生蜥脚类古脊椎爬行动物,生物描述(暂定): 蜥脚次亚目Sauropoda Marsh,1878 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 Young et Chao,1972 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 young,1954 马门溪龙(未定种)M.sp
⑴ 该标本是永川地区继上游永川龙、巨型永川龙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而且也是永川地区目前发现的个体最大的恐龙化石。 ⑵ 该标本保存非常完整,除了头骨化石外,其余各部位骨骼均有保存,化石完整率超过60%,是永川地区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从目前观察到的一些化石特征看,有可能代表了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新类型。因此,它对于重庆乃至四川盆地恐龙化石的分布和演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⑶ 永川是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以永川龙为代表的恐龙化石是永川重要的宣传名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上游永川龙和巨型永川龙均未保存在永川当地,因此宝峰化石将成为新建的永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对于永川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地质古生物学知识的普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