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湖。很多永川人都不知道,五间镇竟隐藏着这么多的名人巨擘。放慢你匆忙的脚步,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与永川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黄麟元,字兆瑞,附生。永川五间太平寨人,太平寨黄氏第三世,开先子。甚孝父母。父开先“病卒于官”,他千里赴闽,归葬于故土;他侍母至孝,每得肥鲜必先奉母。他的孝行为人称道。乙亥年,由于他是孝子,地方官保举他参加光绪帝亲自在殿廷诏试,他考试成绩为第一等。经过吏部官员的考察,他被任命为直隶州州判。之后,他又考中“顺天壬午副榜”,被任命为湖北省汉川县知县。
他上任后,汉川县大水成灾,他像伯父黄开基当年在福建平和县治理洪水一样,亲赴抗洪第一线,修筑堤坝,赈济灾民。在任一年,他也想父亲黄开先一样爱民勤政,积劳成疾,“病卒于官”。汉川百姓无不为之悲痛、惋惜。
清代黄麟元墓志铭
清代黄麟元墓志铭,国家二级文物,长53.1厘米,宽35厘米,高3厘米,基本保存完好。
黄开基(1790-1856),字自堂,1790生于五间镇。1822年中举人,1835年发福建省,以知县试用,次年代理和平知县,惩治抢掠,筑堤防洪(“黄公堤”)。1838年任台湾彰化知县,解决了军民争斗,打击海盗建功,后升任同知直隶州。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军。1842年3月率军民用计击沉英舰“安因号”,打死俘获英兵60人,缴获大炮11门。1843年,代理鹿港同知,因彰化再陷混乱,又让黄开基兼任彰化知县,平息了械斗,1848年,捐赠薪俸,赈济灾民。1850年,任台湾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1851年任台湾知府,后加道太衔。因积劳成疾,辞官还乡,病逝于五间镇。
黄开基的墓砖
1984年,永川文化馆工作人员王昌文于永川县五间镇盘龙桥村,在黄开基后人的指点下,发现了于上世界七十年代已严重损毁的黄开基墓,并在残留的封土堆中发现了一块印模青砖,青砖之中用朱砂填写“诰授中宪大夫”字样,即为黄开基的墓砖。此砖长32.1厘米,宽17厘米,高4.4厘米。1984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
按照《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2015年对黄开基墓重新修复时,意外在该墓原墓墙基础下发现了两块扣合在一起的内碑。内碑上块文字为:“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黃公諱開基字丕受大人之墓。”落款“皇清咸豐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祀男同知體元國學惠元監生保元教諭續元生员樞元”。内碑下块面书“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候補知府黃公諱開基字丕受生於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戍時歿於咸豐六年腊月初七日亥時丁已年四月二十八日葬於獅子山之右”。这一发现纠正了原先史料关于黄开基生平的两点错误,一是字号,原来字号为“自堂”,现正确字号为“丕受”;二是生卒年代,原先为1787—1854年,现正确年代为1790—185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