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社会风云万变暗流涌动,人才必然是一个国家富强稳健的重要后备保障,而教育对人才塑造的根基作用在如今日益彰显出来。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到如今21世纪以来的信息社会,我们社会在进行一场信息科技革命,同时教育也在完成着一次信息化大数据化整合优化型的变革——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而教育信息化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普及了一些如投影仪、电脑等初级智慧教育设备,课堂上老师将教案制成PPT供学生学习,一些学习资料也有了网上共享的途径,等等的例子说明智慧教育已经初现雏形并得到了发展,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维形象的呈现,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设备进行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更独立的思考。
永川的智慧教育也在如火如荼规划实施。根据区政府和科大讯飞的合作,永川将逐步实施教育基础硬件环境搭建、开发、集成,网络环境改造以及现有设备进行利旧所需要的应用迁移。开展平台基础软件环境搭建、开发、集成,具体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进行以下平台系统开发与集成。统一集成平台:主要包括应用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统一身份认证、流媒体访问服务、资源整合管理、资源搜索服务等。资源服务和应用平台:主要包括资源门户、资源库、资源管理系统、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研系统、应用监管系统。智慧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同步课堂系统、直播课堂系统等。标准化考试系统:主要包括考试数据中心、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知识点评测与在线学习系统:主要包括主管部门报告、校级应用、教师/学生/家长应用以及数据采集设备建设。智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育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业务核心数据库建立、招生综合管理查询、教育移动管理应用、督导评估管理系统、决策支撑服务平台、网站群系统。教育大数据汇聚于分析平台:主要包括教育数据中心的建立、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分析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但是同时一些新生事物的产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耳闻熟详的“慕课”,它的发展其实就是智慧教育的缩影。
“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这是一个慕课平台的宣传语,但是这两句话同时也概括了一种在科技进步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的诞生。
慕课,以他资源整合性强,受限小,门槛低,短小精悍等优势特点,在当今教育模式中开出一条新路,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模式,如何高效便捷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多种学科的知识,如何将庞杂的知识用系统的方式整合起来呈献给受教育者。并且慕课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一定的网上互动和和全球的学者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收获知识,同时也是提倡了人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加强了获取知识的目的性的和专一性。
但是,如今慕课并没有取代传统课堂式授课,因为其主要的受众群体是高知识高自控群体,这同时也是当今智慧教育的现状。低知识的群众一般不会想到利用慕课来获取及时知识,因为慕课虽然来势凶猛但是还是不如传统教育扎根深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还不至于支撑大部分人接受慕课教育,或者是有能力负担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本,所以他们还是会选择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
所以尽管慕课教育也有了研讨、小测验、大考试、以及成立学习小组等补充方式,使其拥有了很多传统教育的形态、枝节和轮廓,但是其特点决定了其暂时不可能拥有传统教育的监督性和普适性以及可塑性。所以当今的慕课教育的主要作用还是一种对传统课堂式教育的辅助,受教育者秉承更加全面吸收了解知识和额外丰富自身的水平的态度来参与到慕课的学习之中,这决定了当今的慕课教育受众水平和一般传统教育课堂学生的水平的不均匀,所以说,我们并不能将两者的学习效果模糊的等同对比。
慕课教育得发展确实迅猛,并且为教育企业发展也提供了新思路——创办网校。但是也是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资源的良莠不齐,管理的低下。只需要录制一段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就可以被分享给求知的学子。暂且不谈一些大型的慕课分享平台和高端领域知识的慕课内容,一些基础课程的慕课,受众知识水平本来就不高,更容易受到一些低级或者不正规慕课教育的错误引导。所以说,慕课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智慧教育一样。
从慕课发展可以推论,如今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推动智慧教育在有限的资源上,推广给更多的人,发挥出无限的作用,那么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
来源:东南大学2018级学生 谭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