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加推资讯
中交·世通国际
查看: 6780|回复: 0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重庆: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全程环境监管

[复制链接]

411

主题

435

帖子

585

积分

圆转纯熟

Rank: 2

积分
585
发表于 2020-11-13 11: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111343won8wbookox8o16p.png

2020年09月27日,《重庆日报数字报》第002版刊发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道③——《重庆: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全程环境监管》文章。


111345oqestu6helwulnn1.gif

9月10日0时,三峡水库2020年汛末175米试验性蓄水正式启动。


如今,长江三峡重庆库区已由当初的移民搬迁“大工地”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大公园”。


111346jp2zuczxa5buvaju.jpeg

王正坤 摄


为了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重庆划定了2.0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4.82%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将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这也是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有力举措。


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重庆在产业环境准入、重点污染源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监管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持续改善监管效能和效率,始终将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


111346rzzt5zo6autmtzja.jpeg

执法人员正在采集排污口水样。马天龙 摄


01
严把环境准入关,守好生态安全“生命线”



今年上半年,长寿高新区根据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条件,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严格产业准入关,累计拒绝了近10亿元的项目。


近年来,重庆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严控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两条空间红线,禁止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纸浆制造、印染等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从严审批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严控过剩产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纸、印染、火电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严守生态安全“生命线”。


不仅如此,重庆还制定了《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并已应用于万州经开区九龙园规划、丰都工业园区镇江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武隆区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十余个规划环评审查,重点审查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各级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并指导规划环评参照“三线一单”体系提炼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四个维度的管控清单,作为衔接“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的中间环节。


目前,重庆“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优化调试中,平台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市级各部门通过数据应用平台即可便捷查询、应用全市“三线一单”数据。






02
排污许可“全覆盖”,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7月31日,重庆完成固定污染源最后一张排污许可证核发,提前两个月实现“全覆盖”,总体进度与陕西、湖南等5省并列全国第1位,标志着重庆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按照国家关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充分发挥直辖市“一竿子插到底”的体制机制优势,坚持调度和帮扶并举,努力实现质量和效率双优。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排污许可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环境管理“用证”,监督执法“查证”,企业运行“依证”的现代化管理局面。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涉及面广,尤其是在“摸清底数”和“排查无证”阶段更离不开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重庆一方面强化部门沟通,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协调工商、电力、税务等部门收集共享数据7万余条,校核增补企业清单1.49万余条,夯实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行政架构的体制优势,“一竿子插到底”,市级层面全面统筹、把握方向,区县层面具体执行、狠抓落实。


同时,重庆制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调度帮扶方案》,成立6个帮扶调度小组,分区县、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在线指导和云上帮扶;出台《重庆市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直属单位专家定点帮扶方案》,创新实施专家“包干制”帮扶,每个区县选派2—3名市生态环境局系统专家定点联系;组织专家“沉”下去,下沉区县现场办公、现场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帮助区县开展工作。区县和专家连上“线”,专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随地解答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的各类咨询。






03
强化在线监管,用大数据让污染无处可逃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同志介绍,重庆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可全面汇聚全市7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数据,动态更新未来5-7天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预警数据、近5万家涉气污染源数据,可采集重点区域与道路视频摄像头实时数据和图像识别数据、国家和我市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及目标考核数据,寻找问题差距,研判达标形势,倒逼目标管理,初步形成“空气质量-污染源管理-预警应急-指挥调度-考核评估”响应模式,初步实现了6000余万条数据动态管控。


111347mhof81cgwpfmop5g.png


此外,重庆水环境大数据系统全面汇集了全市42个河流和湖泊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每天动态更新重点流域水质预测预报预警数据、近3万个涉水污染源数据,采集重点河段与入河排污口视频摄像头实时数据及图像识别数据、国家和我市碧水保卫战工作进展及目标考核数据,形成“早发现、早溯源、早预警、早处置”的工作模式,初步实现用1400余万条数据为流域画像。


111347gjyo3z5u5elljzlo.jpeg

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马天龙 摄


计划到2025年,我市生态环境感知能力将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空、天、地一体化,以及点源、面源、移动源智能立体监测监控体系,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和开发利用水平显著增强,信息化统一集中工作机制全面落地,大数据“聚通用”效益逐步显现,成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美丽重庆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11348yzczv9fqoo4riq47.gif


数说·重庆防治环境污染


1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2.0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4.82%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将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2
两条空间红线


严控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两条空间红线,禁止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等存在环境风险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严守生态安全“生命线”。


111349bxemobl0zt0k10kh.png

来源|重庆生态环境、重庆日报(陈维灯 何星熠)
环保24小时热线:49584710

111349oj235y2a4yf4ytc4.jpeg


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已臻大成

Rank: 5Rank: 5

积分
14293
发表于 2020-11-13 13:00:15 来自手机 | 来自重庆
这个不错哦
支持 反对

0

主题

2448

帖子

3223

积分

炉火纯青

Rank: 4

积分
3223
发表于 2020-11-13 13:15:19 来自手机 | 来自重庆
这个好福利
支持 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