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们在 “碳减排”“碳交易”“碳足迹” “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 是指的什么吗?
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有6种: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
那你知道 “碳达峰”“碳中和” 又是指的什么吗?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碳排放峰值 并不是越高越好 峰值越高 碳中和的难度越大 耗时越长
为盲目“摸高” 而新建高碳排放项目 将在项目存续期间 长期占用大量的碳排放份额 形成碳排放“锁定效应” 使得未来数十年里 高效低碳产业“无碳可排”的局面 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带来巨大压力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高水平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