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假期,不少市民发现,天气的干燥越来越明显。秋天的干燥被人们称为“秋燥”,而人们对于秋燥的感受相比其他季节更为明显。
中国气象局专家介绍,秋天的干燥和夏季的燥热是不一样的。从人们的感受上来说,在夏秋的交替季节,很多人尚未从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中适应过来,进入秋季后天气日渐寒凉,就很容易出现“燥”的症状,而到冬季或者春季,人体已经适应了干燥的环境,所以燥的感觉没有秋季明显。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分析,就算是持续晴好天气,秋天和夏天的干燥程度也有区别。夏天,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充沛,盛行偏南风,偏南风将南部海域的湿空气带入我国,所以湿度往往较大。秋天,冷空气活跃起来,吹的多是偏北风,从北方过来的风通常更干,所以人们会觉得干燥。
那么,人们要怎么防秋燥呢?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医科晋献春教授介绍,“立秋之后燥气也来了,口、鼻、身体皮肤会开始变得干燥。由于还有夏季的余热,所以这段时间既有热又有燥,我们称之为温燥。”这段时间要注意养阴,常熬些百合银耳汤喝,有助于顺利度过秋季,缓解秋燥。此外,运动也要开始节制,不能太剧烈,出太多汗。这个时间段,可以吃些沙参、太子参,它们既有补气的作用,又能养阴,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