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机械装上北斗智能监测终端设备,在其农业生产时可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显示翻耕深度、车辆时速、开沟长度等信息,实现智能化操作,极大提高了作业精度、质量和收益。
近年来,永川区积极探索“智慧农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打造了集多种智慧农业生产技术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农业生产示范点6个,建设水稻、果蔬、茶叶、食用菌等智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50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以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五间镇新建村的重庆奉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大棚,每一行小番茄都铺设了两根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施;大棚中央,实时显示大棚内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钾氮磷含量、土壤PH、土壤电导率、空气温度和湿度、光照度、CO2含量等数据的显示器以及实时监控屏幕格外醒目。
大棚的核心技术就在于使用了楹杰大棚。所谓楹杰大棚,就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智能蔬果生产大棚,它是一种“内拱遮阳的温室大棚”,由钢结构系统、绿色防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降温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大棚的两层拱顶,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同时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能长时间保持恒温;天窗和遮阳网使用电力导轨运动,能迅速打开或关闭天窗及遮阳网,达到增温降温目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严寒和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智慧大棚的小番茄施肥、灌溉、光照等生长过程采用人工智能管理,生长速度快,90—110天就可上市,亩产8000—10000斤,比露地种植提高了4到5倍,批发价是传统大棚的3倍。智慧大棚的海椒产量比传统海椒高两三倍,价格高3倍左右。
在仙龙镇双星村,这个黑科技也很吸引眼球。 20套崭新的循环运动式育苗床摆放整齐,选种、浸种、播种、催芽、运输、码垛……“这是重庆目前最大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整个育秧过程全自动化。”
育秧工厂总工程师杨友文介绍,水稻种子经浸种消毒、流水线播种、密室催芽后,育秧大棚会根据天气变化,实时调整温度和湿度,智能补光, 保证秧苗受热均匀,湿度适宜,光照充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育秧育苗管理成本。
来 源:永川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