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过桥时我都会想 如果桥有记忆,它能否存得住我从此走过的身影 我知道,历史久远的古桥 蕴藏和见证着太多太多的人文历史 今天就让妞妞妹带你一起看看永川的古桥
何埂猫溪桥
何埂镇猫溪桥位于永川区何埂镇聚美居民社区,修建年代为清代。东南—西北走向,桥整体由条石砌筑,全长47米,宽3.4米,桥面距水面2.5米。6墩7孔,桥墩宽1.6米,厚0.8米。各墩雕刻有龙头、龙尾。因人为破坏,雕饰部分由残损。至今仍为当地居民使用。该桥为永川地区常见的平板桥形制,对于研究当地的桥梁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猫溪桥为永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炉清堰桥 清堰桥位于重庆市市辖区永川区红炉镇红庆村油坊社,修建于道光18年8月。条石垒砌,卷拱,单拱,桥面宽5.4米,长26米。跨于小安溪河,迎水面拱洞上方有龙头雕饰,逆水面有头尾,跨度约18米。拱顶上年款记载。桥面现加铺约0.3米的混泥土,现作为公路桥。此桥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清代的桥梁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来苏聂家桥 聂家桥位于永川区来苏镇五一村,南北走向,桥身整体由条石垒砌,全长18米,宽1.4米,用4墩5孔,墩高2.5米,厚1.2米。桥面距水面2.6米。各墩均雕有龙头、龙尾,因人为和自然的损坏,残损严重。其中桥面大约有10米长的范围有轻微损坏,部分条石脱落。现在此桥仍为当地居民使用。此桥形制为清代典型的平板桥,在永川地区常见,为研究当地桥梁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聂家桥为永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苏转龙桥 转龙桥位于永川区来苏镇水磨滩村,清代修建,为清代巴蜀地区常见的石梁式平板桥。西南向。桥长9米,宽1米,距水面2.1米。共4个桥墩,桥墩长2米,宽0.4米。从左至右,第2、3、4个桥墩头有麒麟雕像,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该桥已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为研究古桥梁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转龙桥为永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大街廖家桥 宝灵村廖家桥位于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办事处兴隆村廖家庵社,清代修建,典型的石墩石梁式平板桥,东西走向。桥长41、宽1.65米,桥面距水面2.6米,石板厚0.5、宽0.8米。桥墩14个各桥墩均长2.85、宽0.6米。其中洞3-洞14雕刻成动物头状,其头部雕刻有龙头龙尾。属清代中晚期的桥梁建筑风格,对于研究古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廖家桥为永川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是永川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 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的轨迹 一座座古桥虽历尽沧桑,却风韵犹存 它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横枕着的不尽的流水 见证着永川的过去,向后人诉说着流逝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