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在原永川市金鼎乡万象村(现金龙镇金鼎村),我区第一次发现鱼化石。2005年7月,永川区陈食缜朱龙花村万古桥红岩采石场再一次发现鱼化石。据了解,永川境内多个乡镇曾发现有鱼化石存在,证明了我区所处的位置在远古时代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生活着各类水生动植物。两尾鱼化石标本均埋藏在中生代侏罗纪中侏罗世晚期的沙质岩层中,距今约1亿5千万年左右,化石外表呈酱红色,通体釉质感强烈,鱼身形态保持十分完整,其学名叫做“四川渝州鱼”,主要产于四川泸州、岳池和重庆长寿、丰都、永川等地。
鱼为什么会变成化石?前题是江河湖海中生成有这种鱼,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或因突然遭遇灾难而被淹埋,如山洪暴发、泥石流、地震、地壳运动等自然灾害,由于长期处于与空气隔绝的泥或沙这种密实的介质中,经过亿万年的高温高压,原来的沙变成了今天我们开采的石头,原来的泥变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页岩,而当初掩埋在其中的鱼或者其它的动、植物,也随之发生转变,原动植物的有机质被无机质介体所替换,这种替换过程称为细微的“物化转换”过程,而原来的鱼或动植物就被完全石化,成为了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