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国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影响,从本月8号开始到昨天,重庆遭遇入冬以来第一轮轻度空气污染。对此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及时启动了空气污染应对预警。
截至10号,我市主城及周边区县,已经连续三天出现轻度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为PM2.5。分析原因,除了周边城市传输进入的污染物外,这段时间降水少、风速低、湿度大,导致本地污染物无法扩散,也是重要原因。
市环科院院长张勇解释,就像锅盖一样,上面锅盖盖了,蒸汽(污染物)就出去不了,只能在锅盖上下浮动,它就扩散不出去。
针对空气污染,我市每天进行会商、实行24小时调度。每天上午9点,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都会根据气象条件,预判当天的空气污染重点区域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大数据系统和工作群,对各个区县防治工作展开调度。11日上午,指挥部就发现,巴南区龙州湾片区,出现了污染物超标。一辆空气质量移动监测车随即开往现场,对污染物成分和来源进行现场解析。
张勇说,分布区域是离地面200米到500米的区域里,说明是本地积累的过程,积累形成的污染情况。
经过分析,工地扬尘是首要问题。当地的监管人员,立刻对工地集中的狮子山开展巡查,发现部分工地的施工场地,还有没有覆盖到位的情况。
项目负责人表示,马上组织人手,对不到位的地方的进行覆盖,明天就可以整改好。
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高正华说,6个巡查小组24小时巡查,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控制,必须全部到位,对不到位的,一律要实施整改和处罚,把全部的力量压在蓝天保卫战上来。
根据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市气象台联合会商预报,本轮污染可能持续到12月14日左右。同时,生态环境部预报,在12月中下旬至1月,成渝地区还有3次污染过程。
对此,我市在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的协同控制的基础上,还将增加人工降雨等应急措施。市民也应当加强在污染天气下的健康防护,尽量绿色出行,共同出力保卫蓝天。
来源 | 重庆广电(刘晓媛 郝岱亚 张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