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将迎来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清明时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它是清明节所吃的野菜——田艾,它可以加米粉做成“青团”、“艾粑”或“清明果”来吃,是清明节必备的传统美食。 田艾的学名叫鼠曲草。有的朋友以为田艾是艾草,其实艾灸用的艾是艾蒿,不一样的。
田艾还有个名字叫“棉艾”,它白色的绒毛像棉花一样。开的花也小巧,黄黄的,只有小米粒那么大,团簇在一起,被白色的绒毛衬托着,很可爱。 清明时,田艾刚开花,这个时候既鲜嫩药性又好。小时候,我们采摘田艾,只轻轻掐下嫩尖,不伤根,这样它还能继续生长。
2.水开后放入田艾,大火煮30分钟,加入红糖化开起锅。3.将煮好的田艾连同水趁热与糯米粉混合搅拌,等不烫手时,用手揉匀成团。4.搓成长条,切成段,然后一个个揉成椭圆形,放笼屉里,大火蒸20分钟。糯米食物不好消化,吃多了胃不舒服,而田艾有调理胃痛的作用,与糯米是很好的搭配。 田艾既是野菜,也是药。它的主要作用是化痰止咳、祛风除湿、抗菌解毒,特别是对于呼吸道和皮肤表面的问题效果很好,比如痰多咳喘、荨麻疹、青春痘、皮肤感染等,对于高血压也有调理的作用,还能治疗蚕豆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