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鹅冤”、“傻白甜”成了这几天的网络热词。
先是腾讯起诉老干妈上了微博热搜,就在大家纷纷摆好吃瓜姿势时,贵阳警方的一则《警方通报》,让事情出现了大反转。
简要说来就是:腾讯就“广告合同纠纷”起诉老干妈——老干妈一脸茫然报了警——警方初步查明:原来是曹某三人组拿着“萝卜章”跑去和腾讯签了个推广合同,骗取了随合同赠送的一款游戏礼包用于倒卖,目前三人已被刑拘。

该案受理法院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7月2日上午回应,腾讯诉老干妈合同纠纷一案目前尚在进一步审理中。真相到底如何,且等法院判决出来。
吃瓜不误学习功,永小证也来跟大家说道说道其中的法律知识!
有人使用伪造的印章签合同,合同的效力如何?被伪造印章的公司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伪造公司印章与他人签合同会有哪些法律后果?签署合同时如何鉴定公司印章的真伪?发现他人签合同时使用的是伪造的公司印章又该如何维权呢……
利用伪造的公司印章签署的合同效力如何?
关键看谁伪造以及谁盖章,如果是与公司无关的人伪造公章并使用伪造的公章签署合同,通常而言,因为公司没有过错,不承担合同责任。如果是公司的相关人员伪造并使用公司印章,公司就有可能需要承担责任,此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分析。
单纯的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可能会构成刑法第280条第2款所规定的伪造公司印章罪。如果使用伪造的印章签署合同,实施如合同诈骗罪等其他的犯罪行为,通常应数罪并罚。
需要注意的是,伪造公司印章罪的构成,需要以使用为目的。而且,需要注意区别公司私自刻制与伪造印章的区别,前者指公司为了使用方便,根据公司的真实意思刻制,后者指违背公司真实意思而刻制。当然,公司的意思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发现他人签合同时使用的是伪造的公司印章
应该如何维权?
最关键还是事先防范。事先防范的关键又在于一线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良好工作习惯。如果签了合同以后发现系假章,此时有可能为时已晚。为了妥善解决,需要核实盖章之人与印章主体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印章主体公司之间进行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刑事报案。在有些情况下,刑事报案不影响主张合同生效并要求公司承担责任。
那么签合同的时候
怎样防范各种骗局?
答案是
办个合同公证!
所谓合同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于当事人之间签订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说起合同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或多或少、或金额大小,不少人都签过。大至企业间的合作、大额买卖、公司用房租赁等要签合同,小至个人租房、装修房屋等也要签合同。合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诈骗手段越来越五花八门,要斗智斗勇谨防骗局,既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要有丰富的鉴伪经验,更要有提防合同陷阱的敏感度,这对于咱等普通大众来说,实在是难为我们了。这个时候,合同公证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当事人申请合同公证,应当向公证机构提交申请书和合同的原件。公证机构受理后,应根据民法、经济合同法、劳动法等实体法的规定,重点审查:
1.合同当事人各方的主体资格。审查主体资格,实质上就是公证处帮您辨别李逵or李鬼,真证or假证,真章or假章……无论是经验积累还是技术支持上,公证处都更具优势。
2.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国家计划的要求,是否贯彻了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等。现实中,不少当事人私下交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掩盖某些事实,在合同上动歪心思,签订“阴合同”,约定按照口头协议来实际履行。殊不知,这种所谓的信任为自己埋下了多大的纠纷隐患。公证机构在审查合同的过程中,便会着力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对此类问题进行审查。
3.合同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实体法的有关规定,合同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达是否明确、具体以及签订合同的手续是否完备。以买卖合同为例,在实际签署中,供货数量不明确、货物质量约定不明确、合同履行地点约定不明确、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确的情况比比皆是,签订合同时觉得很不起眼的细节,却极有可能引发履行纠纷。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现实中不少当事人进入诉讼阶段后,面临着“百口莫辩”的被动局面。公证机构在审查合同时,将会对条款约定不明确的合同提出修改建议,并建议当事人提前约定好产生争议后的解决途径。如果是一方早有预谋提前在合同中设计好的“陷阱”,公证员审查后,及时提醒另一方谨防上当受骗。这样一来,保证了在合同签订时尽可能明确具体化,不仅能够预防纠纷,还能在纠纷发生时,可以使当事人举证更为便捷。
公证机构经过审査,认为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行为既真实又合法的,即可出具公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