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的五年。对于身边环境的改善,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在永川,生态环境局局长蒋洪林就向记者提到了一条河的变迁。
蒋洪林所说的这条河,名叫临江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流经永川13个镇街,当地7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都和它有关。但几年前,临江河给人的印象还比较差。
这位永川居民告诉记者,这条河就成了排污河,那时候太臭了。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蒋洪林告诉记者,如果说河流没有环境容量了,产业也受到了制约,最直接的就是制约有水排放的这些产业的发展。
污染不解决,百姓吐槽多,发展也有硬伤。2017年,永川把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列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并抽调了49名干部脱产办公,蒋洪林是其中之一。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蒋洪林说,部门与部门之间,能够直接进行工作上的协调和推动,这样就是力度更大。
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各地治水大体离不开这几个步骤,但真正实施起来,永川面临的难度超乎想象。在地上,餐饮业、养殖业等8个专项需要治理;在看不见的地下,老城区管网病害高达70%。数百公里的污水管网破的要修、缺的要补,具体到城区的每一栋楼,都需要先探查、再改造。对于其中的艰辛,蒋洪林的同事们深有感触。
永川区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工程部部长李培彬说,他们下去检查都要带防毒面具,管网里面还有一些线缆,里面什么都有,车子又去不到,全部靠人工用推推车推出来,有些担出来。 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干,永川用了近四年时间,基本补上了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并着力实施生态修复。目前,临江河城区段已没有黑臭水体,出境断面的水质也从2017年的劣V类,提升到了今年的Ⅲ类。
这位永川居民告诉记者,水也清亮了,路也整洁了,散步的人也多了。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蒋洪林说,对经济的发展包括营商环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招商引资这两年应该说是突飞猛进,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个理念。 临江河的变迁,是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为优,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的优良比例,从2016年的88.1%提升到当前的97.6%;长江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刘建林说,“十四五”要按照“有河有水 有草有鱼 人水和谐”的目标来进一步谋划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