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20日 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 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 心梗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由其引发的猝死更是危险至极。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猝死,你该怎么办?第一时间的救治又能给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如能在120分钟开通梗死血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如果怀疑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心肌梗死,请记住下面的三个原则: (1)呼救:拨打 120、告知亲友,如果家中没人,需要打开房门方便救援人员进出。 (2)休息:就地平躺或找到合适的卧姿休息,此时应缓慢深呼吸,减少活动,尽量降低耗氧量,千万不要尝试各种不靠谱的自救方法。 (3)慎用药物:部分心肌梗死会出现低血压,此时再服用硝酸甘油会加重病情;在病情未确诊为心梗时服用阿司匹林,也会为后续疾病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这两种药物的服用都需慎重。
“猝死”为何变得越来越频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过度劳累、熬夜、加班、失眠、心理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让猝死变得频发。 为最大程度降低猝死的风险,我们应做到: (1)规律饮食、不过饱、多吃蔬菜水果,远离高油脂、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 (2)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3)保持平和的心态,情绪稳定乐观,不要过喜过悲; (4)避免压力过大,及时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猝死发生前有没有“预警”信号? 猝死的人中有超过80%是心源性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50%多的患者在猝死前的几天至几个月可以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在猝死前的1小时左右,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晕厥等。患者应重视这些猝死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这些预警症状,应及时就诊,从而尽可能降低猝死发生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前期症状便突然发生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