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永川区依照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部署,从碧水、蓝天、绿地多方入手,做到四个确保,将永川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到了更高水平。2020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的334天,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6天,在全市范围内增量最高。永川区内国考断面水质达II类,市考断面水质达III类,2个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永川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环境安全方面,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核与辐射事故,全区生态环境总体安全,全区医疗废物废水100%安全处置。
成立蓝天办,严密防控交通、工业、扬尘、生活污染,打好蓝天保卫战。永川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强化道路扬尘控制,开展餐饮油烟整治等多措并举。到2020年全区出租车、331辆公交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建成公用充电桩及公交车专用充电桩388个。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1.4%。城区道路机扫率维持在90%以上,创建扬尘示范道路、工地各30处。完成所有公共机构油烟深度治理,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鼓励低于国家排放标准50%排放。
全面打响黑臭水体歼灭战、全域水体达标战、饮水安全保卫战。实施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修复等10大工程,突出养殖专项整治,从严治理工业污染,完成饮用水源“划、立、治”工作。到2020年精准治理老城区、城乡结合部11117个污染源和新城区1332个污染源,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全区次级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实现全域长江提水并管供给,将饮水安全风险降至零点。
保护和修复污染土壤,提升生态绿地系统。进行污染场地土壤调查评估,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落实土壤污染防范措施,推动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完成约670亩污染土壤修复,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每年完成0.2万亩储备林建设,常年管护公益林。
2020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坚决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开展放射源安全大检查,环境风险源排查,强化涉自然保护地项目审批,每年定期开展1次应急演练。全区52家核技术利用单位放辐射环境安全,排查并整改企业隐患2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