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是第21次全国爱肝日,宣传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作为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器官,健康的肝功能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患者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三部曲”发病过程。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中,肝癌分别达到了41万和39万,是我国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此外,我国肝癌的早诊率不足15%,大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 爱肝护肝,珍惜生命。今天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肝癌以及肝癌如何预防、诊断? 肝脏是右上腹的一个大器官,其正常细胞转变为生长失控的异常细胞即发生肝癌。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1.食欲明显减退 2.肝痛。 3.全身衰竭 4.黄疸、腹水、皮肤瘙痒 5.出血现象 6.肝肿大、脾大、发热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HBV和(或)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因此,肝癌的预防手段也主要是针对以上因素进行:
1、避免危险行为: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这些病毒可以通过未受保护的性行为,共享针头(例如输血、吸毒等)和分娩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可以通过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
2、乙肝疫苗:预防 HBV 感染(通过新生儿接种 HBV 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儿童患肝癌的风险。我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所有儿童以及有风险的成年人都应接种 HBV 疫苗,以降低罹患肝炎和肝癌的风险。但是目前没有用于 HCV 的疫苗。
3、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而肝硬化又和病毒性肝炎相关。患乙型或丙型肝炎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有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
4、不吃霉变食物:潮湿的南方地区的居民要合理储存谷物,防止发霉;不要吃霉变的稻米、玉米、花生等食物,一旦发现食物发霉,要立即丢弃。
5、戒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会氧化为乙醛,后者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体内过量积聚会对肝脏造成严重危害。戒烟不仅能预防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还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6、远离脂肪肝:远离脂肪肝需要从合理饮食做起,建议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每天坚持锻炼30-60分钟。
1、定期进行甲胎蛋白(AFP)测定: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导致甲胎蛋白进行性升高。我国肝癌病人中,约有60%~70%AFP高于正常值,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假阳性率约为2%。但甲胎蛋白并不是肝癌特有的,一般情况下甲胎蛋白升高时还要配合进行影像学检查。
2、肝胆B超:坚持每半年做一次B超。B超是一种经济、没有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是人群中肝癌筛查的重要手段。B超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当B超提示肝内有实质性占位时,结合AFP升高要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性。甲胎蛋白升高同时B超显示肝脏肿块,诊断肝癌的准确性高到90%以上。还要进一步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或排除。
3、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 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磁共振成像(MRI)是肝癌定位诊断很有用的方法,但目前尚不作为肝癌的常规检查。
爱肝并不应该仅限爱肝日当天 我们要时时注意 定期检查 端正对于肝病的态度 不疼不痒≠肝脏无恙 平时多关爱自己的肝脏 不给肝病留下可乘之机!
|